- 地址:
- 湖北省咸宁市德庆县务心大楼2242号
- 邮箱:
- admin@youweb.com
- QQ:
- 1234567890
- 传真:
- +86-123-4567
- 手机:
- 18366545273
整形手术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一门相对神秘的技术。提起整形,我们往往会想到韩国的整形技术,认为这是一门现代医学技术。而事实上,早在我国就已经有了整形技术,人工“酒窝”、唇裂修补术等整形技术其时在世界上已到达很是高的水平。
而手术疗法早在三国时期以华佗为代表的中医学家就开创了这门技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昔人自然也概莫能外。当人们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或者想要更完美时,整形美容术作为一种医学手段,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生。
翻阅史料可以发现,汉代以前我国就已经有了关于整形美容术的纪录。而且,无论海内还是外洋,人体的整形美容术最初都是从耳饰、鼻环、文身和人造图案等形体装饰开始的。昔人也用鲜鸡蛋清做面膜据史料纪录,我国在汉代以前就有了穿孔吊环术,即民间盛行以审美为目的的穿耳、戴耳饰的习俗。
但最初的样式并非像现代这样的耳饰,而是腰鼓形的,其戴法也与后世差别,它是从耳垂孔直接横插进去,露其两头在耳外,以显其美。之后,才逐渐生长为种种式样的现代吊环。
早在公元三世纪,晋代的整形美容术已经获得了很大的生长。东晋名医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抢救手册与中医治疗学专著。该书共8卷,70篇,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
在这部《肘后备急方》中,纪录了用鲜鸡蛋清做面膜,以治疗面部瘢痕的方法。之后另有以猪蹄熬成胶体状物做面膜等多种方子和方法的纪录。唐代就有人工“酒窝”酒窝,亦称笑窝或笑大靥(,嘴两旁的小圆窝儿),可以在面部的许多地方泛起,多数人泛起在颊部,其次是在嘴角旁。在我国古代诗人的诗句中,常把酒窝作为女性容貌美的象征。
颊部的酒窝被东方女性认为是美的粉饰,被西方人看作是女性魅力的标志。如今,随着整形美容业的生长,人造酒窝已经可以到达以假乱真的水平。可是,你知道唐代就有人工“酒窝”吗?唐诗中有“劈面施圆靥”的佳句;徐陵的《玉台新咏序》中也有“北地胭脂,偏开两靥”的赞语。所谓“劈面施圆靥”,就是以某种化妆品在嘴角处加两小点胭脂,取“两颊点妆靥”之意,仿若“酒窝”一般。
但在中医书中对“靥”又有类似“痘痕”之解,在《普济方》和《卫生易简方》等医药书籍中另有许多“治靥方”的纪录。固然,无论“靥”字作何种解释,都说明晰其作为整形美容术的一种手法,至少在唐代已经被接纳。
南宋时义眼术已相当高明美容磨削术在我国起步也很早,其最早的史料纪录见于北宋。北宋时期有一部医书名曰《圣济总录》,由太医院所编,共二百卷,分66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论述病因病理,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圣济总录》里就纪录了用玉磨治疗面部瘢痕的事例,成为现代磨削术的先导,在以后的医著中也都有类似记述,而外洋最早的报道仅见于1905年。
义眼术(装假眼)作为一项很重要的眼部整形美容术,在我国南宋时期就已泛起,并留下了这方面的记述。如元代陶宗仪撰《南村辍胞录》所载,南宋时“杭州张存,幼患一目,时称张瞎子,忽遇巧匠,为之安一磁眼障蔽于上,人皆不能辨其伪”。“巧匠”为张瞎子装假眼使“人皆不能辨其伪”,可见南宋时的义眼术已经相当高明,完全可以以假乱真。
《南村辍胞录》的成书历程很有趣。作者陶宗仪勤于念书与写作,身上总是随身带着笔墨,就是下田劳作也不破例。辍胞时,在树下休息,就将收集到的各种史料、文献、资料,以及社会听说、念书心得等记载下来,将稿子贮存在瓮中。
前后写了10年,积了10瓮稿子。之后在学生的资助下,缮写编纂,整理成书,共30卷,取名《南村辍胞录》。尚有人说,陶宗仪为了纪录资料,将树叶当做纸,《南村辍胞录》是写在树叶上的书。
唇裂修补术曾吸引琉球医生《晋书·魏咏之传》中纪录了“咏之生而兔缺”(先天性唇裂),厥后荆州刺史殷仲堪手下有个医生,专门给人做修兔唇的手术。每次做完手术后,都告诉病人暂时只能吃稀饭,要注意少说话;唐代也有做兔唇修补的专家,名叫方干,因为唇裂修补术做得特别好,所以大家都叫他补唇先生。明清时期的整形美容术有了很大的生长,明代《疡医准绳》、清代《疡医大全》等医籍中,都有关于唇裂修补术的纪录。古代整形美容术生长缓慢的原因我国渊远流长的中医生长史讲明,包罗整形美容在内的中医外科起步很早。
本文关键词:开云app官网入口
本文来源:开云app官网入口-www.bnwysz.com